柏风

愿做繁花树,勉为晋时人。
来去岂由我,长笑遣此身。

东吴圣地巡礼(秣陵站)

关于为何选秣陵做第一站:

一般资料中认为(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等)汉扬州郡治历阳汉末移寿春,建安五年后(魏)治合肥。而《三国郡县表补正》中虽然提到阿策于兴平中据丹阳等郡,但“未知徙治何处”。

最终璐竹在《大清一统志》找到一条记载:孙策定江东,置扬州于建业(秣陵)。这样一来和他在秣陵建讨逆将军府是吻合的,所以璐竹比较偏爱秣陵。废话不多说,开始巡礼吧!


1.长沙桓王庙

每一个阿策粉都该拜读的《祭吴桓王庙文》中,袁枚蜀黍记录了他27岁宰江宁时于铜井拜祭偶像庙宇一事,堪称迷弟巡礼的究极境界。

我们知道,大帝“于建业立兄长沙桓王策庙朱雀桥南”。那么乾隆年间的铜井庙究竟是不是当初那个庙?

《读史方舆纪要》载今(明)聚宝门内镇淮桥,即孙吴之南津桥,晋之朱雀桁也。胡氏曰:桥在孙吴建业宫城朱雀门南,跨秦淮水南北岸,以渡行人。自吴以来已有之。齐东昏候末,萧衍东下,至新林,命诸将分据要害。李居士请於东昏候,烧南岸邑屋以开战场,自大航(朱雀桁)以西,新亭以北皆尽。所以,长沙桓王庙原建筑应该是毁于战火了。

下一个问题是,铜井庙究竟是原址重建,还是择地新起?

再次搬出《金陵古今图考》。(可惜图考只到明朝,将就用一下)考虑到袁枚当时做的是江宁县令,所以孙策庙应该是在江宁县而非江宁镇。

然而比照孙吴时与明时的图考时,璐竹着实苦恼了一阵子,因为白鹭洲、秦淮河会随冲积或者改道发生位置变化。不过这种问题怎么可能难倒机智的璐竹呢~璐竹发现,朱雀桁南在孙吴时的位置基本就在三山与石头城的垂直平分线下方,而朱雀桁的水平坐标可以用聚宝山来确定。


到了明朝,虽然看起来江宁县到了朱雀桁北面,但是再次使用三山、石头、聚宝山后,我们发现,其实明江宁在孙吴时的位置是朱雀桁南!!!



通过上述比对,可以认为新庙就在原庙附近(恭喜袁枚蜀黍找对地方了!)。当然也可以轻易发现,如今南京江宁区铜井绝非彼时的铜井了。

顺带说一句,我策的人气在南北朝还是居高不下,《金楼子》里面就写到“上(萧衍,没错就是因为他我策原庙才被烧了)谓人曰:余义如荀粲,武如孙策”。


2.雨花台

《方舆胜览》云:雨花台在城南一里,据冈阜高处,俯瞰城闉(《集解》里面写的是阙字,但是璐竹放大看了半天觉得不是,比照字形查出来这个字,意思也对),江上四极无不在目,即聚宝山(就是上条中的水平坐标参照物)之东巅也。山麓为梅冈,或谓之梅陵。孙策破刘繇别将於梅陵,即此。


3.讨逆将军府

此前有考据过位置大概在长江路上,不再赘述。


好了,看到这里,细心的小盆友们都发现,璐竹扯了那么久,这些地方根本神马都没~得~看!咳咳,先别怒,璐竹给大家来讲个故事,袁枚蜀黍的《子不语》中有篇“董贤为神”,亮点是终南山的道士把董贤塑像(就是断袖的男主)指作阿策。阿策根本就没去过长安啊喂!不过这种精神值得肯定。当然璐竹不是教大家凭空YY,而是要发挥一下想象力,就算去了什么古迹都木有,我们还是可以脑补一下阿策的音容笑貌飒爽英姿不是么~好了,最后来些实在的。


4.其他

周瑜宅(高淳县西二十五里,周家世居此,后面写了个周尚,璐竹怀疑本来是周尚的宅子,后来都督去住过);孙权(钟山南麓)、甘兴霸(直渎山下)、鲁肃(上新河南岸)的墓也都在秣陵。另外一个偶然的发现,卫玠墓也在秣陵!!!璐竹很八卦地查了下,他就是在这里被看死的。。。所以,璐竹关于周郎被围观以至于过不了桥的YY有可能是历史的真相!!!

评论

热度(26)